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主题 > 其他不良问题的纠正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面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化解青少年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心理冲突,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及时消除其人格障碍,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青少年的人格、心理、行为习惯并未成熟,如果加以有效的引导,可以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一、净化社会环境,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网络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使青少年形成健康的心理。家长应多与子女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子女心理、情绪变化,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做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中感受到爱和温暖。

  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阵地。学校应努力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避免因心理扭曲和人格缺陷引发的犯罪事件。

  很多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受到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所致,因此,要想预防青少年犯罪就必须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环境治理力度,限制大众传媒中不健康内容的出现,消除青少年模仿犯罪行为的根源。宣传先进人物事迹,为青少年树立优秀榜样;宣传良知,弘扬正气,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提高青少年道德素质

  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导致错误的言论和行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因此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至关重要。不仅要告诉青少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使其懂法、守法。同时要客观而科学地向青少年传授和讲解性知识,通过科学知识的教育,打破他们对性的神秘感,使青少年能够从伦理道德意义上去把握自身的性行为,用道德意识去调节心理和性行为。

三、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及时化解不良情绪

  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易产生不良情绪,导致情绪障碍,当这些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化解,一旦遇到外界不良刺激或不良诱因,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通过心理辅导与咨询,由心理医生接待青少年来访,为青少年提供疏导服务和信息帮助,使青少年更多地了解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中的问题,及时化解不良情绪,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减少青少年情绪障碍的产生。

四、通过不同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为了提高青少年克服在遇到挫折时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的能力,在事情发生前向青少年灌输振作精神,鼓舞斗志的理论或事先拟置特定的环境让青少年置身其中以增强青少年的心理适应能力的教育方式。它是针对青少年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弱的一种教育方式。青少年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如果不能有效抵制外界消极因素,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挫伤积极性,情绪低落,丧失对前途美好的憧憬。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及时加以疏导、转化,就有可能形成一种犯罪动机。所以要告诉青少年成功和失败都是财富;接纳青少年宣泄挫折,使其消除压抑;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挫折,面对挫折泰然应对,不要因为挫折而否定自己的能力;创设情景,让他们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锻炼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五、引导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如果青少年生活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容易产生挫折感、孤独感,对社会冷漠不满,甚至有攻击行为。为此,第一,青少年要改变社交观念,把社交看作扩展视野、沟通心灵的必要方法,而不是把社交看作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第二,多渠道交往,扩大社交范围。利用郊游、联欢等加强交往实践,对学业、思想有所启发的人都要乐于接触。第三,注意筛选交往对象。多和对自己有正面积极影响的人沟通学习,拒绝与社会不良人员交往。同时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换位思考,克制忍让,形成立体的良好的人际交往。

六、培养青少年健康成熟的人格

  违法犯罪青少年大都具有不成熟的人格特征。人格发展不成熟加剧了犯罪青少年的身心矛盾,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要彻底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培养青少年健康成熟的人格。在生活和学习中,让青少年热爱生活,言行一致,自尊自爱,尊重并乐于帮助他人,克服焦虑不安和痛苦,保持心理稳定,使自己的性格、情感和行为能符合社会的行为规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通过寻找个人自尊自信的支点、创造个人成功记录等方式来培养其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质。通过提高青少年的认知能力,使其较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引导青少年保持个人自尊自信的正确方向。

友情链接:
客服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

188 74250 661

展开客服